照片简介: 中文学名:大杓鹬 分类:鸻形目、鹬科、杓鹬属 中文俗名:红背大勺鹬、红腰勺鹬、彰鸡 拉丁文名: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英文名:Far Eastern Curlew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:Linnaeus,1766 形态特征:体长约63厘米。嘴甚长而下弯;比白腰杓鹬色深而褐色重,下背及尾褐色,下体皮黄。飞行时展现的翼下横纹不同于白腰杓鹬的白色。虹膜褐色;嘴黑色,嘴基粉红;脚灰色。音调平缓,如coor-ee。不安时发出刺耳的ker ker-ke-ker-ee声。繁殖于东北亚;冬季南迁远至大洋洲。不常见,但迁徙时定期经过中国东部及台湾。在河口、河岸、沼泽地、沿海滩涂、沿海草地和水稻田中生活,多单独活动,有时与其他种类混群。性机警、甚羞怯。活动时不停左顾右盼。常以嘴插入泥中觅食。喜欢吃甲壳类、软件动物、蠕虫、昆虫、小鱼和蛙类。繁殖期自5~7月,在水域附近草地上营巢,每窝产卵4枚。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
|